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出埃及記第卅三章

 

{\Section:TopicID=243}三十三16. 以色列及其飾物

  出埃及記自始至終一直強調神臨在的主題,這主題更籠罩了本章全章。第一個問題是:以色列離開聖山後,怎樣才能繼續經歷神的臨在呢(參照太十七4彼得所說的話)?此外還有更深的問題:犯罪纍纍的人怎能經歷神的臨在?

  2. 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。本節重複三十二章34節差遣「使者」(或譯「天使」)的應許。但這應許和二十三章2021節的「使者」不同,它實質上是神拒絕直接臨在(3節)。摩西在第1216節因這判決提出上訴。

  3. 恐怕我……把你們滅絕。神拒絕是為了保護他們。以色列犯罪時,若果太過接近耶和華,神的怒氣發作,他們便會死亡。

  4. 就悲哀,沒有人配帶妝飾。以色列摘除了身上所有的飾物,為失去神的臨在示哀(6節)。這原是暫時服哀的風俗,在以色列卻成了永久性的規例。請看三十二章\cs163節的註釋{\LinkToBook:TopicID=239,Name= 三十二16. 以色列的罪}:飾物招至他們犯罪,無疑是另一個將之除淨的理由。以色列不但敬拜方式和道德標準與眾不同,服色也迥然相異,顯然是古代萬國中的清教徒。然而昔時能夠用來製造金像的飾物,如今卻可以奉獻給神在聖所使用。出埃及記三十五章22節明證,百姓獻上製作帳幕器皿的金子中,這些飾物是主要來源。

{\Section:TopicID=244}三十三711. 摩西和會幕

  7. 摩西素常將帳棚支搭在營外。神不願住在以色列人中間,但也不願完全撤回祂的臨在,在營外一段距離支搭「會幕」就象徵了這一點。古代世界的廟宇通常都在城外不遠,作為有神同住國度之稱的以色列,這時便失去了她獨特之處。至於會幕的整個問題,可以參看海厄特:動詞使用未完成時態,必然表示這是曠野時代慣常的做法。凡求問耶和華的,就到營外。尋求神(或求引導、或為祈禱、或為讚美,但都以獻祭表達)的人必須將自己從同胞中分別出來(來十三13)。出到營外才有可能和神發生親密而獨特的交通(11節對摩西的形容)。

  9. 雲柱降下來。這條雲「柱」(直譯「站立之物」)無論性質怎樣,都象徵了耶和華的臨在。摩西每次進入會幕,這個神臨在的象徵也要出現。往下幾章會幕建成以後,四十章3334節所形容的似乎也是同樣現象,作為神「居住」的象徵(一如宮殿頂上的皇旗)。本段究竟是形容崇拜用的大帳幕奉獻後將會發生的事,還是說四十章搭起主幕前摩西已經使用較簡單的「會幕」,卻不大清楚。很多跡象都顯示較簡單的建築,更為符合本段的描繪。出到會幕來的只有摩西,在此「事奉」的只有約書亞,不像後來有眾多的利未人。連亞倫和他兒子也沒提到在此任祭司職。再者,民數記三章似乎描述帳幕立於全營的中央,本段的帳幕卻位於營外。部分學者認為:出埃及記稍後章節所描述,精工製作的帳幕並不存在(他們視之為後來聖殿的「投影」),但即使是這些持批判觀點的學者,也承認摩西時代確有本段中規模較小的「會幕」。然而精工帳幕和所羅門聖殿無數不同之處(以及多個其他理由),證明了否定帳幕存在的理論並不可信28。因此這裡描寫的行為大概當視作「往事」,本段帳幕的規模亦比以下章節所描繪的為小(民數記十一24及十二4似乎亦保存了類同的早期傳統)。在這階段之時,平民並不來此崇拜,而是在私人營帳門前,朝著遠方的會幕下拜。

  11. 面對面。民數記十二章8節解釋了這句話的含義:神「口對口」和摩西說話(民數記原文,和合本作「面對面」)。換言之,不用異象異夢,而是清楚直接的溝通。清明的屬靈洞悉力是摩西所得的恩賜;神將自己的心意與他分享。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。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五章15節可能暗指本節;祂說朋友和僕人的分別,在於朋友知道命令的宗旨和用意。儘管如此,舊約中摩西最主要的頭銜卻是「耶和華的僕人」29(申三十四5)。神綿長漸進的啟示以他為始,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之「受苦的僕人」是其高峰,在基督身上應驗。

{\Section:TopicID=245}三十三1223. 摩西求見神面的祈禱

  挪士看得沒錯,本節和以上經文的連繫依然是神臨在的主題。悖逆的以色列被摒諸門外,摩西和約書亞卻在會幕中得到賜與。摩西現今所關注的是為百姓尋求這臨在的保證,又為自己求取更親密的經歷。喻象或詩歌的形式使得經文大體隱誨,以上幾點卻頗為明顯。慕蘭伯(Muilenburg,海厄特引述)指出本段在五節之中,使用「認識」這動詞共六次之多。

{\Section:TopicID=246}三十三1216. 神與百姓同在

  12. 卻沒有叫我知道你要打發誰與我同去。摩西究竟是想知道所應許天使的「地位」,還是禱求神在地上供應助手和承繼人(彷彿民二十七16),並不清楚。若是後者,則約書亞蒙揀選便是神的回答。

14. 我的臨在必和你同去,直譯「我的面……」(和合本作「我必親自」)。有了這應許,以色列就保證能在迦南得到至終的「安息」。換言之,現在和他們同去的「天使」將會是「祂面前的使者」(賽六十三9),和出埃及記二十三章20節一樣,指神全面性的顯現。

  16. 使我和你的百姓,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。神一再呼籲以色列,要他們和萬國有別。摩西正確地看出神住在他們中間,就是以色列獨特之處。其他一切不過是這一點的註腳,亦源於這個事實。

{\Section:TopicID=247}三十三1723. 祈禱得見神。

  18. 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。神應允繼續和以色列同在之後,摩西接著祈求得見耶和華的 ka{b[o^d[,即祂榮耀的彰顯(直譯是「重量」)。祈禱的意思是要看見神的本體,然而這是不可能達到的條件。親眼見神是凡人所不能忍受的(20節)。本段經文用生動的言語,活畫出人只能看見神所經過之處(2223節),藉著祂過往的行動作為認識祂。神的本體有一切的奧祕,我們是不能知、亦不能理解的。必須等到耶穌基督降世,神的所是才充分的啟示出來(約十四9)。本節和出埃及記二十四章9節描寫眾長老「看見以色列的神」並沒有衝突之處(參創三十二30)。因為他們所見的,只是「祂腳下」「平鋪的藍寶石」,正如以賽亞也只看見神王袍的下襬充滿殿院而已(賽六1)。

  19. 在你面前……宣告我的名。神的啟示就是祂的「名字」(即本性),透過祂為人所作的行動描述。本節宣稱神本性為「善」(t]u^b[,和合本作「恩慈」),又進一步以「恩待」、「憐憫」形容。德萊維正確地指出神恩待憐憫的對象就是犯罪的以色列;神基本屬性中沒有了這種「慈愛」的特質,以色列便要完全失落。至於聖經中 t]u^b[ 字的各種含義,可參看海厄特。我要恩待誰,就恩待誰。羅馬書九章15節用這話引證神的主權。以色列只能詫異於為何蒙揀選成為施恩的對象;從人的角度,這是無法理解的。解經家指出:希伯來原文不像英譯般,暗示神有武斷從事之嫌。這句話只是點出,事實上神的特質可見於某些歷史事例,但卻不進一步闡明。

 

25 我們亦可視之為列王紀編者嘲弄性的評註,用意是指出亞倫之時和耶羅波安叛道之間的雷同之處,而非逐字記錄耶羅波安的崇拜呼召。請參以下第5節的附註,該附註是從批判角度提出的另一個看法。

26 某些比較傾向於聖經批判的學者將這理論推進一步。他們指出約櫃尚在伯特利之時,亞倫的孫兒在當地為祭司(士二十28),又指出伯特利後來成了拜祭耶和華偶像的兩個中心之一。因此他們認為本段是伯特利聖所「創建的故事」,初時是支持亞倫的。他們更宣稱遠在耶羅波安以前,已經有人在伯特利以少壯公牛的形式拜祭耶和華了。以上是紐曼(Newman)的觀點,由海厄特引述。這看法當然完全否定了聖經的記載。

27 眾數 m#h]o{lo{t[ 亦有可能不過是指各種不同的舞蹈,或舞蹈中不同的動作。這字甚至可能是個「憤慨的複數」(plural of indignation),如英語的 such goings on! 這些「〔可恥的〕行為!」。

28 部分學者視會幕為被擄歸回後所羅巴伯聖殿──而非所羅門聖殿──的投影。這看法消除了部分的難處,卻產生了新的問題,原有的主要論證依然有效。

29 然而「王的僕人」在聖經中是國中的高位(王上十一26,和合本作「臣僕」),和「王的朋友」可能不相伯仲(王上四5)。因此就舊約而言,兩者間的分別不宜過分強調。──《丁道爾聖經註釋》